去年以来,我市获批开展国家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深入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两翼”建设,探索并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经验,强化机关事务标准化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温州机关事务走出新力度、跑出新速度、飞出新高度,形成机关事务管理“温州样板”。
一、聚焦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试点建设
一是成立专班,建立机制。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为成员的“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建立沟通对接、工作例会、定期通报三大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试点各项工作。二是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征求全市各级单位意见建议,印发国家试点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通过“两化融合”试点,到2023年底全面完成该市机关事务数字化改革,实现机关事务标准化、智慧化转型。三是市县联动,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市县联动,联合鹿城区、龙湾区打造办公用房数字化管理平台、智慧预约安全通行平台、智慧菜单系统、智慧感知2.0系统等5个全省机关事务数字化改革挂牌揭榜项目,合力共建“两化融合”试点。
二、聚焦标准引领,探索形成温州经验
一是夯实标准基础,促标准提档进阶。搭建结构合理、覆盖全面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目前,温州已发布实施《公共机构阳光采购规范》等5项机关事务相关的地方标准和357项内部标准。12项相关的市地方标准正在研制中,其中《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房配置管理规范》已通过专家评审。下一步,该市将力争市地方标准向省级乃至国家级标准升级。二是强化标准实施,推动试点出成效。稳步推广实施各项标准,促进机关事务行为规范、效率提升、满意度提升。如《智慧机关事务工作指南》地方标准在全市范围实施,公车管理系统、智慧通行系统、智慧房产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在全市基本实现全覆盖,服务效率提速50%以上。进一步推广《公共机构阳光采购规范》地方标准实施范围,联合多个县(市、区)、市直单位开展阳光采购,各类食材、物资成本较市场调查价节约34%。 三是建设实训基地,筑人才培育高地。深化与温州大学、市标准化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打造立足全市、服务全省的机关事务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以机关事务标准实施与监督、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为主要教学内容,建设标准化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目前已汇集各领域师资近50名,课程数达37项,涵盖政策法规、标准化理论、标准化实操演练等。
三、聚焦数字融合,打响智慧机关品牌
一是构建标准体系,强化两化融合。坚持标准化为本、信息化为用,搭建智慧机关事务3.0“四横四纵”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打造一个机关事务智脑,管理和服务保障两个维度12大模块,结合数字化改革丰富18项信息化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为机关事务建设提供统一规范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和数据管理。二是创新智慧项目,打造两化特色。标准化打造办公用房数字化、智慧安防、智慧大院、智慧餐厅等信息化特色项目,以标准落地带动数据共享和智慧管理。标准支撑下的新版智慧大院APP使用人数超2000人,取得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标准化的智慧餐厅使半年物资采购成本节约34%,支出减少超过240万。三是建设展示平台,展现两化品牌。推动“两化融合”在市行政中心、《温州机关事务》杂志等平台载体的展示,推进服务保障的再升级、传统纸媒和线上阅读的融合,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深度协同建设,着力打造“两化融合”的温州品牌。“两化融合”试点以来,全国各地机关事务系统通过线上线下考察学习温州标准化经验近100批次。(市标准化院、标准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