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81/2018-00037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 2018-03-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市市场监管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 ||||
|
||||
2017年,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巩固提升浙江“铁三角”地位、再造新优势为己任,上下一心、克难攻坚,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优环境,全力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围绕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立足本职、盘活资源、助力转型。“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在前列。率先发布改革清单,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近10万件。在全省首创“证照跨级联办”,获得省委车俊书记视察点赞。与7大银行合作“工商企业通”项目,办件数和网点数领跑全省。商标品牌培育再上台阶。依托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权设置的“温州受理窗口”,受理商标申请1698件,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50万元费用。目前我市有效注册商标27.8万枚,位居全国第七、全省第二。“小微三年成长计划”顺利收官。编制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破解共性难题。今年新增小微企业2.4万余户、八大产业小微企业1.2万余户。组织“双对接”活动,达成科技合作5.7亿元、融资合作21.3亿元,推动就业5749人次。目前多数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三年任务。 (二)保民生,坚守食药安全监管底线。围绕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美好安全环境的向往,延伸抓手、不懈追求。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全面开花。累计投入634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全市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通过积极争取,明确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入驻“浙南·云谷”,预计2018年8月进驻使用,辐射浙南闽北的食品药品综合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实事项目成果丰硕。已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升级34家,预计今年完成“三年计划”的85%。成功打造的系列智慧型、标杆型农贸市场享誉省内外,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学习考察300余人次。建成食用农产品电子追溯市场20个,实现食材可检测、来源可追查、交易无纸化。搭建“在线阳光厨房”234家,推广餐饮单位4D厨房管理,进一步实现“明厨亮灶”。 (三)护秩序,深耕市场秩序公平土壤。围绕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放心消费环境秩序的维护重点,扫黑除恶、廓清潜规。放心消费打造温州特色。启动“放心消费在温州”行动,同步创建放心商店、网店、餐饮店、化妆品店、市场及景区,并突出“一个地域、一个品牌”。全年接听维权热线7.4万个,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440.6万元。稽查执法工作卓有成效。紧盯群众关注点,精准打击“隐形规则”。查办公平交易类案件2852件、食药类案件1842件,移送司法机关163件,案件数、罚没款数分别同比增长了75.3%和39.7%。其中非法经营回收药品案、非法制售假冒品牌创可贴案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全省仅3例)。 (四)多维度,稳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抓牢食品药品安全和市场秩序监管的关键要害,找准突破口、理清责任链。理清“四品一械”监管链条。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档案制度》,实现监管行为痕迹化。成功试点药用明胶铬残留量靠前检测方法和药品流通“电子处方”改革。建立餐厨垃圾回收特许经营制度,相关做法得到了冯飞常务副省长、熊建平副省长、朱从玖副省长的批示关注。健全企业“双随机”抽查。推进企业“双随机”抽查,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由第三方审计介入,开展7大类5727家企业的抽查工作。相关做法获得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来温视察时的充分肯定。 (五)强能力,不忘初心铸造铁军队伍。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市场监管铁军。强化系统形象打造。推出打造服务质量过硬、执法能力过硬、队伍素质过硬、政治纪律过硬的“四个过硬”铁军系列活动,通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开展中介机构专项整治、全市统一执法大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容错机制,进一步扭转队伍作风、塑造系统形象。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加快基层“四个平台”建设,在基层所对应的乡镇(街道)覆盖配备专职网格员。深入实施凝心聚力提升工程,推进基层所规范化建设,加强食药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构建“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的新格局。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四届二次会议、市委十二届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着力优化“经济发展、食药安全、民生消费、市场公平”等四大发展环境,狠抓队伍建设,推动温州再创新优势、再造新辉煌。 (一)培育新动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把新动能的培育作为产业转型提升的核心任务,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营商创业活力。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经开区、高新区试点“证照分离”,依托“四个一”平台探索网上联动办理模式。出台《培育新动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措施》,推行重点产业平台住所申报承诺制、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资等措施。二是研磨新一轮“小微三年成长计划”。重点强化现有各类政策的整合提升及落地,计划新增八大产业小微企业10000家以上、“个转企”1000家以上、科技型小微企业400家以上,推动10家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三是扶持医药产业发展。促进药品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中小型批发药企专业化经营,支持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提升药品零售连锁率。鼓励优质企业研发高新医疗器械产品,支持医药企业上市融资。 (二)守牢底线,优化食药安全环境。以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总纲,以提升食药群众安全感为基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是深入推进食安城市创建。将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载体和主抓手,力争2018年全市创成6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二是加大民生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一批样板工程,重点创建婴幼儿食品安全示范店20家、放心示范餐饮单位300家、放心农贸市场30家,实现300人以上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成率达95%。三是开展食药安全专项整治。集中开展畜禽水产“两禁一超”、“三小一市场”、网络食品安全、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高风险药品和原料药等专项整治,整顿一批风险隐患大、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四是推广药械成功试点。推广药用明胶铬残留量靠前检测方法、零售药店“电子处方”改革、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试点,逐步实现药械监管全链条和全覆盖。 (三)强化维权,优化民生消费环境。扫除消费领域各类潜规,推动建立优质、舒心、公平的消费环境。一是打造“放心消费在温州”品牌。根据“放心消费在浙江”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各类示范单位和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建设。丰富“一地一品牌”温州内涵,打造放心消费“铁三角”。二是深化315主题专项治理。以消费热点为主攻方向,通过征集维权主题、挖掘行业潜规、开展联合治理,达到“评议一个热点,规范一个行业,遏制若干潜规则”的社会功效。三是搭建维权共治平台。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组织力量,扩容各类义工专家团、讲师团、宣教团,打造一支品牌化、权威化的社会共治维权队伍。四是加大商标维权打假力度。深入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行动,对涉及侵犯商标权的生产、销售、标识制造等环节开展全链条打击,进一步维护本地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竭力维序,优化市场公平环境。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促进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一是打造智慧监管体系。编制未来三年智慧监管规划方案,通过建立数据中心,将食品药品追溯、餐饮实时监控、药械过程管控、综合移动执法纳入其中,打造立体化智慧监管体系。二是加强“双随机”抽查。与更多部门探索开展联合抽查,强化信息归集与应用,进一步做好事中事后监管的“放管服”文章。三是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建立全市统一执法大行动机制,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对破坏市场公平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精准打击。 (五)狠抓纪律,提供坚实作风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增强队伍在建设“国际时尚智城”征途中的能力和素质。一是打造“四个过硬”铁军,严格实施“十个严禁”。狠抓《关于打造“四个过硬”铁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个严禁”》的落实,进一步锤炼队伍、激发干事活力。二是加强考核考绩,强化执纪防控。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履职担当,加强执纪问责,形成机制顺畅、配合协调、高效运转的内部体系。严肃考核考绩,对系统内不担当、不履职、不作为等行为,给予严肃整治和追责。三是加强干部培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实施干部梯队培训计划,加快基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弘扬干事创业、勇立潮头的系统正能量。 |
||||